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:王维笔下的秋日隐居画卷

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赏析

说到唐代诗人王维,就不得不提他那首传世佳作《山居秋暝》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日山居的静谧美景,更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。让我们先来看看《山居秋暝》的原文及翻译:

原文:
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
翻译:

新雨过后山谷分外空寂,傍晚秋意渐浓气候凉爽。

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辉,清澈泉水在石上流淌。

竹林喧响是洗衣女归来,莲叶轻摇是渔舟顺流而下。

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,我自可以留在这山中。

这首诗短短四十字,却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、声色俱全的山居秋景图。想知道王维是怎样通过文字描绘这幅”有声画”的吗?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。

逐句解析山居秋暝的意境之美

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开篇即点题,一个”空”字道尽山居之幽静。雨后的山谷格外清新,傍晚的秋意更添几分凉爽。你有没有感受到那种雨后山间的清凉与宁静?

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堪称千古名句。月光透过松枝洒下斑驳光影,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潺潺流动。一动一静间,仿佛能听到水声,看到月光。这样精妙的画面感,难怪苏轼称赞王维”诗中有画”。

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则从天然转向人文。竹林间的喧闹是洗衣归来的村女,莲叶晃动处是顺流而下的渔船。诗人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结合,让静谧的山居生活顿时生动起来。

最终”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”点明主题:即使春天美景不再,秋日的山居依然值得留恋。这不正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赞美吗?

王维创作山居秋暝的背景与心境

了解一首诗,必须了解它的创作背景。《山居秋暝》约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。此时的他已看透官场浮沉,转而追求心灵的自在。佛教想法的影响,让他笔下的山水别具禅意。

诗中”空山”的空,既是实写雨后的山林空寂,也暗含佛教”空”的哲理。而”王孙自可留”的自得,则体现了诗人与天然和谐共处的满足感。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,不正是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情形吗?

值得一提的是,王维不仅是诗人,还是著名画家。他善于捕捉最具特征的景物:明月、松林、清泉、竹林、浣女、莲舟…这些意象经过精心组合,构成了一幅层次丰富的水墨画卷。难怪后人评价他的诗”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”。

山居秋暝的现代启示与价格

读《山居秋暝》,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唐诗的艺术魅力,更能获得心灵的启迪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王维笔下那种与天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,不正是对抗焦虑的一剂良药?

诗人对简单山居生活的满足,对物质欲望的超脱,尤其值得我们思索。当他说”王孙自可留”时,那种发自内心的宁静与喜悦,穿越千年依然能打动人心。或许,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几许,而在于能否像王维一样,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。

《山居秋暝》历经千年仍被传诵,正是由于它触动了人类共通的情感——对天然的向往,对宁静的渴望,对自在的追求。下次当你感到疲惫时,不妨读读这首诗,让王维笔下的山居秋色,为你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慰藉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