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首小学描写秋天的古诗,带孩子感受千年秋韵

小学古诗里的秋天有多美?

“老师,秋天除了’金黄金黄’还能怎么形容呀?”每当看到小学生咬着笔杆为写秋景发愁,我就想带他们穿越回唐朝——王维会说”明月松间照”,杜牧会夸”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李白则感叹”落叶聚还散”。这些小学描写秋天的古诗,就像藏在课本里的彩虹糖,短短几句就能尝到千年前秋日的甜与涩。

小学必读的5首秋日古诗

第一首: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
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——这首诗简直是给小学生量身定做的秋日范文!雨后空山、月光松林、洗衣归来的姑娘,这些画面就像积木一样简单好记。特别适合让孩子模仿写”校园秋暝”:”操场新雨后,铃声晚来秋。夕阳跑道斜,笑声风中游。”

第二首:杜牧《山行》

哪个孩子不爱”霜叶红于二月花”呢?带学生秋游时,不妨让他们观察:枫叶为什么比春花更红?杜牧用对比句教会孩子,秋天不是只有凋零,更有胜过春天的热烈。试着让孩子改写最终两句:”停车坐爱银杏黄,落叶灿于八月阳。”

第三首:刘禹锡《秋词》

打破”悲秋”的刻板印象,这首诗像个小太阳。”晴空一鹤排云上”的画面,特别适合教小学生用动物点缀秋景。可以启发孩子:”如果你变成一只鸟,会怎样描写秋天?是像大雁排队南飞,还是像麻雀在晒谷场上蹦跳?”

第四首:白居易《村夜》

“月明荞麦花如雪”多像一幅简笔画!教孩子观察夜晚的秋景时,不妨让他们找找现代版的”荞麦花”——可能是路灯下的蒲公英,或是阳台晾晒的白衬衫。白居易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:秋夜的美,就藏在这些发光的小事物里。

第五首:张继《枫桥夜泊》

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七个字就教会孩子怎样调动听觉和视觉。现在的孩子可能没见过渔火,但可以让他们描写”路灯映着共享单车”的现代秋夜。诗中”夜半钟声”的写法,特别适合教孩子用声音衬托寂静。

怎样用古诗教孩子写秋天?

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:这些古诗虽好,但怎么转化成孩子的语言呢?别急,分享三个语文老师都在用的妙招:

1. 古诗变绘本

让孩子选一句最喜欢的诗,比如”竹喧归浣女”,画出想象中的场景。有个学生把”浣女”画成了扎马尾辫的姐姐,背景添了超市购物袋——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反而让诗句活了。

2. 五感观察法

学杜甫”玉露凋伤枫树林”时,我带学生去摸晨露、闻落叶、听踩碎枯枝的声音。后来有个孩子写出:”银杏叶像小扇子,扇走了夏天的蝉鸣,扇来了糖炒栗子的香气。”看,古诗成了打开感官的钥匙。

3. 季节明信片

模仿李白”秋风清,秋月明”的短句结构,让孩子制作秋日明信片。有个小朋友写道:”桂花香,书包重,校门口烤红薯的爷爷,呵出白棉花。”这样的创作,既有古诗的凝练,又有童趣的鲜活。

藏在古诗里的秋日宝藏

当我们带着孩子读这些小学描写秋天的古诗,其实是在教他们两件事:怎样观察,怎样表达。古人用”晴空一鹤”教我们抬头看天,用”清泉石上流”教我们低头听水。现在孩子写秋天总说”天高云淡”,可王维会说”空山新雨后”,杜牧能发现”霜叶红于二月花”——差的不是词汇量,而是那颗敏感的心。

下次和孩子散步时,不妨玩个游戏:你背”明月松间照”,他找找小区里的”明月路灯照”;你念”莲动下渔舟”,他观察”叶动躲蜗牛”。这些小学古诗里的秋天,就像蒲公英的种子,轻轻一吹,就能在孩子心里长出新的诗行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