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金不昧的事迹:平凡岗位上的高尚品格

十年如一日,保洁阿姨的拾金不昧灵魂

在成都海椒市街7号院,有这样一位普通的保洁员——李洪珍。她十年如一日坚守拾金不昧的美德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”诚恳守信”的真谛。2017年8月20日那天,李大姐清扫街道时捡到一个装有1500多元现金和重要证件的手包,她没有丝毫犹豫,立即联系社区职业人员寻找失主。当线索中断时,她没有放弃,最终通过”一标三实”体系找到了失主。

“钱我不要,捡到别人的物品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还给别人。”这句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李洪珍拾金不昧事迹背后最朴素的价格观。十年来,她捡到过手机、钱包、身份证等各种失物,每一次都竭尽全力寻找失主。渐渐地,她甚至拓展资料出了一套”寻找失主方案”,根据物品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归还。

从偶然到习性:拾金不昧成为一种本能

李洪珍的拾金不昧事迹之因此感人,不在于一两次的偶然行为,而在于十年如一日的坚持。从最初的有觉悟归还,到后来的习性成天然,这种高尚品格已经融入她的日常生活。面对失主的感谢,她淡然处之;面对他人的怀疑,她不以为意。

这位1955年出生的老成都人,文化程度不高,收入也不丰厚,却始终保持着最纯粹的道德准则。用她自己的话说:”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性,是天然而然,并且别无所求的。”这种从内心发出的善意,正是社会最需要的正能量。

平凡中的辉煌:拾金不昧灵魂的社会价格

李洪珍拾金不昧的事迹告诉我们,高尚品格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,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。当选成都市诚恳守信道德模范,是对她十年坚守的最好认可。在物质丰富的今天,这种灵魂更显珍贵。

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,往往体现在这些普通人的选择上。当越来越多的人像李洪珍一样,将拾金不昧视为理所当然,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温暖和谐。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事迹,正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基石。

李洪珍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告诉我们:拾金不昧不仅是一种美德,更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性。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,共同营造”诚恳守信”的社会气氛。让我们向这位普通的保洁员进修,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拾金不昧的灵魂,为社会增添更多正能量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